本文摘要:马谡,字幼常,襄樊宜城人,出生于公元190年,杀于公元228年。
马谡,字幼常,襄樊宜城人,出生于公元190年,杀于公元228年。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,可是知名度却很高,一部《三国演义》的小说,一出《空城计》的戏曲,使他以纸上谈兵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。想起马谡的死,历年来人们都指出马谡是在街亭之大败后返回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,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。
人们有这种印象,乃是来自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其中95返刻画马谡立功军令状,以王平为副将,领兵25000人出守街亭。
到达街亭后,以兵法云: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,拒绝接受遵从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嘱咐,并改置王平的魏军折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,屯兵山头。后来禁不住王平厌谏,分5000兵与王平,让其于山下扎寨。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亲率军抵达后,一面敌寄居王平,一面城外马谡而不攻,并断其水源,马谡溃自乱,司马懿最后发动攻城,马谡失利而返。
王平此时兵少力厚,抵不住张郃的总攻,也与马谡一起撤兵了。街亭失陷后,使前方蜀军进无根据地、弃无以死守之地,只好退出已占领的陇右三郡,弃守汉中。为此,诸葛亮下诏请求后主自贬三等,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杀。斩杀之时,全军流泪,诸葛亮亦失声痛哭,这就是所谓的孔明挥泪斩杀马谡。
但是,史实与以上众说纷纭有相当大的进出。西晋时陈寿所著的《三国志》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不作的注解中,对此事的刻画布满在诸史记中,我们不妨将其综合一起,想到史书上的斩杀马谡真凶。首先是《向朗记》中的记载,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,随军出征,而向朗素与马谡善,谡逃往,朗知情不举,暗怨之,免官还成都。
此段意思十分显著,就是街亭之战后,马谡未投案自首,而是畏罪潜逃,而向朗知情不报,被诸葛亮免职官职。第二个是《马谡传》中裴松之录,有提到《襄阳记》中的记述说道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,原文是: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,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。这次我罪了罪,期望我杀以后,丞相需要像舜杀死了鲧还用禹一样,对待我的儿子,我杀了也没有挂念了。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有。
看这一段,就告诉马谡杀前不曾有机会再行与诸葛亮谋面,否则也无适当写出这么一封信,要诸葛亮效仿杀死鲧而用禹的故事,将遗孤托付给于诸葛亮了。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。
暗自临祭典,待其遗孤若平生,马谡的确是杀了,但以上皆并未提到马谡是如何杀的。在《诸葛亮传》中只称之为诸葛亮戮谡以杜众,《王平传》中又载有:丞相暗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、李盛。从这两传到看,马谡显然是被诸葛亮命令处决的,但究竟是不是付诸实施呢?答案是没。
本文来源:k1体育在线网站-www.miraenie.com